一、血常规检查
血常规作为最基础的血液检查,对于小儿白血病的初步筛查具有重要意义。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通常会出现一系列异常表现,这些异常指标可作为白血病的初步标志物。
白细胞计数:白血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往往偏高,但也可能正常或偏低,这取决于白血病的类型和病情进展。在白细胞分类中,常可见到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的增多,这是白血病的重要特征之一。
血红蛋白和红细胞:由于白血病细胞在骨髓中的异常增生,正常红细胞的生成受到抑制,导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,出现贫血症状。新生儿血红蛋白低于145g/L,不足6岁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10g/L,6岁以上儿童血红蛋白低于120g/L,均提示可能存在贫血。
血小板:血小板减少也是白血病患儿的常见表现。血小板计数低于100×10^9/L时,患儿可能出现出血倾向,如鼻黏膜、口腔、齿龈出血,严重时可导致内脏、颅内出血。
二、骨髓穿刺检查
骨髓穿刺是诊断白血病的关键检查,对于明确白血病类型、评估病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。
骨髓象表现:急性白血病患儿多数有核细胞显著增生,以原始细胞为主;而慢性白血病则可见骨髓增生明显或极度活跃,以粒细胞为主,粒红比例明显增高。骨髓中可见到大量原始和幼稚白血病细胞,这是白血病诊断的金标准。
MICM诊断技术: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,骨髓穿刺后的检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细胞形态学检查。现代MICM诊断技术(即细胞形态学、免疫学、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)的应用,能够更全面、更准确地评估患儿病情,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。
三、免疫学检查
免疫学检查在小儿白血病的诊断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。通过检测患儿体内球蛋白、白细胞介素、淋巴因子、单核细胞和红细胞生成素等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,可以评估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白血病细胞对免疫系统的影响。
免疫球蛋白: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反映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状况。白血病患儿常出现免疫球蛋白降低的情况,提示体液免疫功能受损。
白细胞介素和淋巴因子:这些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与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密切相关。通过检测其水平变化,可以了解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病情进展。
四、其他检查
除了上述检查外,还有一些其他检查也常用于小儿白血病的诊断与评估。
血生化检查:白血病患儿常出现铁代谢障碍等生化指标异常。通过检测血清铁蛋白、总铁结合力、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,可以了解患儿的铁代谢状况及贫血原因。
染色体或基因检测:染色体异常和基因突变是白血病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。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和基因检测等手段,可以明确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。
影像学检查:CT、X线、B超、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白血病细胞对肝、脾、淋巴结等器官的浸润情况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。